下架月饼去向不能全凭商家的良心

   2013-09-21 505
核心提示:作者:王军荣过了中秋日,月饼就从金贵变得无人问津了。昨日,商报记者在各大超市看到,如298元的盒装月饼,现价25元。中秋盒装月饼大多1~3折甩卖,上演最后的疯

作者:王军荣

过了中秋日,月饼就从金贵变得无人问津了。昨日,商报记者在各大超市看到,如298元的盒装月饼,现价25元。中秋盒装月饼大多1~3折甩卖,上演最后的疯狂。但如此疯狂的促销也难保月饼被市场完全消化,那些剩下来的月饼,流向何方一直是大家想弄清楚的。业内人士称,对此目前并无有效监管,下架月饼最终去向全凭商家的良心。(9月20日重庆商报)

中秋一过,月饼的价格大跌,月饼也要随之下架。然而,下架月饼的去向,却一向是个谜。虽然经了解,一般情况下,下架月饼会有四大去处:低价销售、员工内部解决、出售给糕点店,而过了保质期的月饼则会集中销毁。然而,消费者最担心的是集中销毁这种方式。谁能保证百分百销毁?想必,南京的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是不会轻易忘记的。

诚然,商家也知道月饼的“存活期”很短,他们会根据市场预测生产,但市场的变化也是不可预测的,今年各单位几乎不发月饼,这会大大减少月饼的需求量,也会使月饼的存货量增多,这些月饼的去向很需要让公众明明白白,因为最担心的是,明年中秋买到的月饼就是今年剩余的。


下架月饼的去向,需要有一本明白帐。这“帐”显然需要监督部门去做。其实,在销毁月饼方面,也已有相关的规定。回收后的月饼无论是否处于保质期,均不能再进入生产、销售领域。回收产品后的处理流程,厂家须做详细记录,包括回收原因,回收数目,以及回收后的处理方式等,“如果进行了销毁,还需登记见证人姓名。”可规定是一回事,能否执行却是另外一回事,而这样的规定,如果全凭商家的良心,是不可靠的,因为商家的良心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。有时,在利益面前,商家的良心根本就禁不起诱惑。

月饼下架,需要监督“紧盯”。要主动出击,而不是坐视不管,更不能凭商家自行操作。月饼去向这本“帐”如何做?这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。一方面,在月饼下架之后,监督就对厂家的月饼去向进行紧盯。看看剩余多少,又是如何处理的。其处理方式需要及时向公众“汇报”。让公众清清楚楚;另一方面商家也需要一些激励措施。毕竟集中销毁,就等于增加了成本。虽然这是应该做的。但要激发商家的积极性,政府也应该给予适当的“补贴”,让商家并不会觉得很亏。

建行特约

 本文来源:齐鲁网

 
收藏 0打赏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用户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声明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赣ICP备2022003352号-1  |  赣公网安备3611020200061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