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万元和(杭州)食品有限公司的八珍系列月饼两个月销量突破50万筒、杭州利合春食品有限公司的月饼订单量较往年同比增长了30%、非遗品牌“杨先生糕点”年销售额超4亿元……在浙江省杭州市,一批糕点企业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精准服务下,实现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产业集群的跨越,“小糕点”也有了“大前景”。
质量管控筑牢企业发展根基
走进百年万元和(杭州)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万元和”)生产车间,工人们正在有序忙碌,多条糕点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,搅拌、合成、挤压、烤制……多道工序一气呵成。
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,更是杭州糕点产业突围的关键。2020年,万元和面临着品质升级难题,对此,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指导、资源对接等举措,助力企业突破转型瓶颈。

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制作点心
“我们组织专家提前介入企业的智能生产线验收,指导建立生产、质检、研发独立运作机制,成功推动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.8%,年节约能耗成本20%以上。”富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八珍糕生产线,该局现场开展指导“浙食链”追溯系统对接,确保每一块糕点的原料、工艺可查,为消费者筑牢安全防线。同时,该局积极协调对接国际认证机构,助力企业通过ISO 22000、HACCP认证。
在杭州利合春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利合春”)的生产车间内,同样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工人们正全力以赴地赶制糕点,从包装到发货,每一个环节都紧张有序。
据悉,企业发展初期,囿于生产场地局限、管理经验不足及管理体系漏洞,产品质量稳定性一度面临挑战。2018年,企业发生3起产品抽检不合格事件,罚没款达18万元,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利合春造成沉重打击。
面对该情况,监管人员迅速介入,多次约谈企业负责人并深入企业,现场查看其生产管理、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情况,企业也高度重视,对生产工艺、关键控制点进行全面排查,最终锁定“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导致糕点霉变”这一核心问题。在监管部门指导下,企业重建厂房,加装除湿系统,建立起“环境监测—原料溯源—成品留样”三级质控体系,质量管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为满足现代化生产与长远发展需求,利合春计划打造3600平方米全新现代化厂房,并配备十万级空气净化洁净车间。在此关键升级期,监管人员多次深入新厂区指导完善内部质检体系,优化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,同时,协助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布局。今年7月,利合春已完成整体搬迁,随着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品牌效益的显现,产能得到显著释放。今年上半年,产值成功突破500万元,特色伴手礼产品月均销量稳定在2000份左右,发展势头强劲。
传统技艺融合现代科技焕发新活力
在富阳渔山乡的数字化工厂里,非遗传承人杨发伟正通过智能中控屏查看糕点的生产实况——这是“杨先生糕点”将百年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体现。
在守住品质底线的同时,很多糕点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。
为了进一步扩大产能,2023年,“杨先生糕点”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,建起近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现代工厂,逐渐完善智能化、半自动化的制作流程,实现日均100万根麻花、年销1750万盒芡实糕的产能突破。企业通过ISO 22000、HACCP等认证,产品进入4.35万家门店。
作为杭州老字号,“杨先生糕点”以“非遗+数智”双轮驱动,从民间手工作坊成长为年销售额超4亿元的国际化品牌,为“浙产好食品”写下鲜活注脚。
“守正创新”正成为老字号焕发活力的密码。“当下,消费者对月饼的需求早已从‘好吃’升级为‘好吃又健康’。对此,我们在延续传统月饼制作工艺的同时,融入现代营养学理念,实现传统美食与养生文化的深度融合。”万元和负责人吴立勇说。
据悉,万元和今年推出了4款创新口味月饼。这些月饼融入了薏米、莲子、鸡内金等食材,同时保留了传统苏式月饼的酥脆口感。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,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已累计售出50万筒,订单量仍在持续增长。除了八珍月饼,企业今年还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推出阿胶黑芝麻、西洋参麦冬、黄精肉苁蓉3种口味的联名款月饼。
“创新不是简单的食材叠加,而是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传承。”吴立勇表示,作为百年老字号,万元和始终坚持“守正创新”理念,既保留苏式月饼的经典工艺,又不断探索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新口味、新形式。
从质量危机中涅槃重生的利合春,到年销售额超4亿元的“杨先生糕点”,再到焕发新生的百年万元和,杭州糕点产业的发展,是政企协同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。未来,随着“非遗+数智”“传统+养生”的深度融合,这片土地上的“小糕点”,必将书写出更生动的“大文章”。中国食品报
(张恒金 王娟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