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食品报
小时候,中秋节记忆最深的是吃自来红月饼,好像馅有白糖、冰糖渣、青红丝,很简单而且有些硬。倒是一大家人爷爷奶奶、几个叔叔婶婶、表妹表弟聚在一起吃饭很是喜庆、热闹。那时的人们单纯,亲戚之间很和睦,也许是因为爷爷奶奶老一辈在的缘故,在清风明月的夏末晚上,天气凉爽了许多,孩子们打闹着、嬉笑着,伴随着爷爷的茉莉花茶香……
自来红和自来白都是传统京式月饼,它们的得名来自不同的皮色:自来红是烫面制成的,自来白则是冷水面团,所以呈现不同颜色。这两种月饼个头都很小,一般做成一斤二十个,为了显得饱满,里面一半是空的。
京式月饼流行于京津冀一带,由于符合北方人的口味,与广式月饼相比,更受北方人的欢迎。京式月饼的历史十分悠久,真正起源已不可考证。相传,古时某一年北京闹了一场大瘟疫,居住在广寒宫的嫦娥仙子便令捣药的玉兔带药下凡,拯救苍生。用红白两药解救百姓于瘟疫的玉兔被尊为兔爷,于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月圆之夜,便成为了下界百姓答谢嫦娥仙子与兔爷的日子,并模仿仙药制作出红白两色的糕饼供奉月亮上的两位仙人。这就是京式月饼中最经典的自来白和自来红两种月饼的起源传说了。
为什么叫自来红呢?自来红的特点就是在烤制的时候饼坯是白色的,但烤制后饼坯就变成了棕红色的,自来红的面粉中掺有糖,所以烤制以后上色会更深。而且会在月饼上面多出了一个深红色的红圈,这个红圈就叫磨水戳。传统自来红月饼的戳印是用糖、碱熬制而成的。磨水戳最开始印在饼坯上的颜色也是白色的,但烤制以后圈圈自己就变成了深红色,很神奇吧!
老实说,正如周作人所抱怨的,北京无好茶食,旧时的自来红、自来白月饼味道并不好,因为饼皮很硬,咬开来馅心只有半边,而且主要是糖,融后再结,也是硬的,吃起来十分辛苦,自然无法跟松软可口的苏式、广式月饼一较短长。
不过现代的自来红、自来白已有革新,馅中加入桂花、青红丝、桃仁、瓜子仁等北京特产的果脯果料。清一色白糖、冰糖渣、果仁为馅,外皮上打一个红色圆圈,圈内扎着几个小孔。自来红月饼组织酥松,口味香甜,桂花香味浓郁,冰糖渣清脆,果仁甜香。
小时候家家八月十五中秋节都会吃自来红或自来白月饼,而且记忆中好像商店也只有这种月饼似的。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,流行起馅料丰富的广式月饼、苏式月饼等,香肠、叉烧肉、咸蛋黄等馅料加工成的广式月饼酥软咸中带甜,蓉沙类馅料细腻润滑;但自来红有着老北京孩子们儿时的回忆。
现在,每年的中秋节前夕,单位都会发月饼,但多是广式、苏式月饼,虽然馅料丰富多样,但我还是会去稻香村买几块自来红。爷爷奶奶有些亲人已不在,吃着这样简单馅料的月饼,想念的是儿时一大家人团聚品茗赏月吃月饼的场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