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嘉利事件已过去几天,然而余温尚存,与刚知时大家惊讶、唏嘘不同的是,现在更多的声音是反思。
河南商报聚焦郑州烘焙产业,看一看在同行眼中,好嘉利到底哪一步走错了。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下,烘焙企业如何自保,有钱的时候,如何利用资本?
【一位加盟商的独白】
“好嘉利风险”还在上演
店随时都可能关门
倒下的是好嘉利,但没有倒下的日子也并不好过,不少受访者都提到,郑州有的烘焙企业也在倒下的边缘挣扎。
本土烘焙连锁品牌加盟商阳光(化名)向记者感叹,企业一天不如一天,自己的店随时面临关门。
2011年,郑州的烘焙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,阳光就是在这一年加入的。随后的两年里,他加盟的这家品牌在郑州就达到四十多家店,“一家店一年的加盟费是两万四,四十多家店,企业一年光加盟费就收入将近100万元。”
今时不比往日,八项规定,限制公款消费,加上近两年外资品牌涌入,市场竞争加剧,生意一天不如一天,他加盟的这个品牌的连锁店也日渐萎缩。
但这些都是外因,阳光说,导致现在濒临关门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的原因,管理、服务、产品样样跟不上。
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?焙友之家董事长吴金恒认为,谁的店铺越多,谁投入的成本越高,谁倒下的速度就越快。
“这些大型烘焙品牌连锁店铺,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。”吴金恒说,这中间有很多行业遗留问题,随着品牌升级与扩张,企业成本不断增加,市场竞争加剧,电商冲击,外加大量烘焙工作室的出现,让这些“重资产”的店铺生存越来越困难。
【深度分析】
好嘉利走得太快
管理和资本不对等
“自己错误的决策,高负债经营把公司带入了深渊。”好嘉利今天的结局,其董事长王伟庆归因于自己“错误决策”,但他发表的公开信中却没有对此给出更详细的说明。
不管怎样,此次公开信只能说又以另一种形式给同行们敲了一记警钟,不少人也从自身的角度吸取了这个“血泪教训”。
本地一位连锁烘焙企业的负责人表示,王伟庆失败在太过异想天开,“又是上市,又是嫁接资本,盈利模式虽然很清晰,但盈利能力并不是很强,资产沉淀也不是特别雄厚,管理也不到位,总之他走得太快。”
焙友之家董事长吴金恒说, 好嘉利为了上市到处收店,盲目扩张导致资金短缺而大量融资,扩张之后后续的经营管理跟不上,产品更新速度慢,房租、人力等成本增加,导致收入不足以支撑成本。
另一位在郑州有十几家直营店的老板认为,好嘉利把有限的精力放到资本、上市方面,对自己企业内部管理、发展动力,包括扎实的产品、服务、团队、分工等却忽略了。
而对面包店本身来说,这些才是最重要的。
资本何时能锦上添花
要看企业发展的层次
有企业倒下了,但有的企业负责人却说“越做越有劲儿,越做思路越清晰”。
前几天,福晶园在新四板成功挂牌。董事长刘群立这么看资本:可有可无,合适自己企业发展需要就好,“有资本当然发展得更快,但要平衡运用这个杠杆。”
而且,他的字典里,在资本市场上,要有绝对的控股权。
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好嘉利在利用资本方面的经营风险,其实在哪个行业、企业都会出现,只要企业的经营、盈利等模式和资本不对等,自身驾驭不了,就会有风险。
和刘群立的观点不谋而合,他也表示,企业发展到哪个层次,应该有相应的资本、管理人员相对接。
加盟or直营
行业人士如是说
除了资本方面,烘焙行业直营还是加盟,也是很多人纠结的地方。
alan,scake(贰叁时)甜品创始人谢忠岳,曾加盟了北京一家极为火爆的品牌芝士蛋糕店,但不到一年就暴露出众多问题。由于连锁店铺过多,品牌方管理不到位,承诺的策划营销活动等后期服务甚少兑现;产品更新速度慢,两到三个月出一个新品的速度,远远满足不了本地消费者的需求。
谢忠岳也直言,加盟商“山高皇帝远”,品控方面的监管难度非常大,长此以往,必然损害品牌形象。
“我把精力放在三个地方,工厂、店面、外面学习。”刘群立说,福晶园也已创办了15年,如今只有15家,全部直营,“只有自己掌控,才能达到我深耕细作的要求。”
“直营店更方便管理,我们还是希望以品牌为导向来发展。”郑州卡吉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建说,“现在房租、人力各方面压力非常大,企业要考虑的第一要务是先活下来,想活下来就不能追求数量,而要追求质量。”
烘焙行业进入洗牌期
该如何突围?
在吴金恒看来,这两年烘焙行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和洗牌期。
“传统行业形势不好,而烘焙行业现金流充足,利润率高,很多闲置资金进入烘焙行业。”吴金恒说,这些资本的注入会导致暂时性的竞争激烈,对手增加。
与此同时,全国性的大型连锁品牌进入河南,给本土的烘焙连锁品牌带来压力。
在刘新建看来,想要突围,就要扎扎实实做好内功,在品质和服务上面做出特色,不能冒进。
刘群立说,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,做出适合自己的改变,跟上市场发展的趋势,与时俱进,走差异化道路,“比如简餐、烘焙课堂等。”
李培育也提到,烘焙行业属于劳动、技术、人员密集行业,没有什么高科技,更是只能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好吃仍是第一要素。
此外,O2O也是趋势。上述采访对象都提到,肯定得做,关键是怎么做,找到适合自己的做法。
吴金恒认为,烘焙企业要开源节流,“未来的烘焙店,是重线上、轻线下的,同时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。”
河南商报记者 陈晓丽 王艳艳